外贸动态1.20 | 外管局答今年外汇走势;今年海运价难涨易跌;船司上调拉美航线附加费;50+亚欧航线取消;德英通胀渐回调
1
月
20
日
周五
金虎送春归,玉兔迎春到。祝兔年吉祥,万事如意!
外汇动态
➤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
货运风险
➤运价持续下跌 ,今年运价恐难大幅上涨
➤赫伯罗特上调亚洲至拉美航线附加费
➤今年前7周,亚欧航线超50个航次被取消
海外市场
➤全球:碎片化或致世界经济萎缩达7%
➤韩国: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8%
➤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创近10年纪录
➤印尼:加息25个基点
➤欧盟:公布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
➤德国: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下降到7%
➤英国: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10.5%
➤美国:上月制造业产值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重点行业
➤计算机行业:2022年我出口额同比下降7.5%
➤手机行业:2022年我出口量额均同比下降
➤机电行业:2022年我国进口6.97万亿元,同比下降5.4%
贸易摩擦
➤阿根廷对我电热水壶作出反倾销调查终裁
外汇动态
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12月及全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当前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如何?有什么突出特点和新变化?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全年总体均衡,主要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全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为顺差,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2022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支顺差规模分别为1073亿和763亿美元。
二是外汇市场预期总体平稳,市场交易理性有序。远期和期权市场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变动幅度可控,没有出现持续较强的单边走势,说明市场主体汇率预期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主体结售汇和涉外收支行为理性有序。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基本平稳,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
三是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资金流入发挥了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导作用。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增长45%,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韧性。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项下资金净流入保持较高规模,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
四是近期境外投资者持续恢复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从最新的市场数据看,近期外资参与境内证券市场保持活跃,2023年1月上半月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如何看待2023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
展望2023年,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稳定。
2023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影响渠道有望更趋平稳。一方面,经常账户将保持合理规模顺差,继续处于均衡区间。
另一方面,资本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有望更加稳定。在我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以及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等因素支撑下,外资将继续稳步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
1月2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702,调贬28个基点。
1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674,调贬72个基点。
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602,调贬380个基点。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2022年1月13日的6.7292调整至2023 年1月20日的6.7702,周累计贬值410个基点,继连续三周升值后,再现贬值态势。前三周先后累计升值164、734和1620个基点。再之前两周均为“贬值周”。
货运风险
1、运价持续下跌 ,今年运价恐难大幅上涨
截至目前,全球海运价格延续去年跌势。业内人士认为,从数据上来看,无论集运还是散运市场,2022年的市场整体走势均较为疲软。形成外贸总需求不振是导致全球海运市场价格下跌的主因,全球海运市场低迷、供需两不旺是造成国内海运市场价格走低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院研究员陈佳认为, 2023年,各种挑战依然严峻,负面因素有所放大。欧美滞胀深化导致其经济衰退靴子落地的概率越来越大,全球贸易量价低迷的情况下,今年要重现去年集装箱强势逆袭大幅增长的局面有一定困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田原认为,国际航运中船舶、集装箱运力逐步释放,快速增长,供需错配导致市场运价呈持续下跌走势。一方面,深度依赖全球贸易繁荣稳定的海运市场今年价格依然高度承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有利于充分释放并有望提振内外贸总需求,价跌量稳的概率也是存在的。
(来源:证券日报网)
2、赫伯罗特上调亚洲至拉美航线附加费
1月16日,赫伯罗特发布公告称,将在亚洲至拉美航线上,上调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 。
赫伯罗特相关公告
生效范围为:亚洲(除日本外)至拉美航线的20英尺和40
英尺干货集装箱,包括40英尺高箱和40英尺非运行冷藏箱(Non-operative reefers)。
生效日期为2023年2月15日,有效期另行通知。
具体收费标准为:
每20英尺干箱收费600美元;
每40英尺干箱收费1000美元;
每40英尺高箱收费1000美元;
每40英尺非运行冷藏集装箱收费1000美元。
(上下滑动查看跟多)
据了解,受港口、运力、燃油、货物等多因素影响,当前船公司的运输成本明显增加,为补偿这部分开支,船公司收取或上调相关附加费。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3、今年前7周,亚欧航线超50个航次被取消
为应对集运市场需求下降,三大联盟已在2023年前7周,在亚欧航线上取消了53个航次。
业界知名咨询机构Alphaliner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7周,海洋联盟取消了亚欧航线上23%的航次,2M联盟取消了亚欧航线上24%的西行航次,THE联盟则取消了36%的航次。
对此,Alphaliner表示,鉴于中国农历新年后的几周是传统运输淡季,班轮公司取消中国相关航次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
对于班轮公司的大规模停航,Alphaliner认为,停航不仅是为了调整运力供给,以应对下降的货运需求,也是为了避免即期运费进一步下滑。
海外市场
1、全球:碎片化或致世界经济萎缩达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指出,全球经济经过数十年一体化后,如果如今陷入严重碎片化,总体经济产出可能萎缩多达7%。该组织进一步警告说,如果还出现科技脱钩情况,一些国家的产出可能萎缩8%至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全球经济碎片化越严重,各国承担的成本就越高,而科技脱钩将显著加大贸易限制造成的损失。
(来源:参考消息网 )
亚 洲
2、韩国: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8%
韩国智库现代研究院1月19日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将增长1.8%,下调了此前的预期,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且高通胀和高利率预计将导致内需萎缩。该机构指出,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加上今年国内消费和企业投资减少,出口有下降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
3、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创近10年纪录
日本财务省1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高达19.9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创下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额。原油、煤炭等资源价格高涨及日元贬值导致进口额大增。出口虽也有所增加,但不及进口。这是日本连续两年呈现贸易逆差。进口额为118.1573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39.2%;出口额为98.1860万亿日元,也增长18.2%,均创下历史新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
4、印尼:加息25个基点
印尼央行1月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25个基点,此举标志着该国央行的紧缩周期接近尾声。印尼央行在保持增长势头的同时,需要平衡抑制任何挥之不去的价格压力。印尼央行重申了2023年GDP增长预期,即4.5%至5.3%,预计今年下半年整体通胀将回到2%-4%的目标区间。
(来源:新浪财经)
欧 洲
5、欧盟:公布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公布了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提出一项“净零”工业法案,以确定到2030年欧洲实现使用清洁能源。欧盟的《净零工业法》将与《关键原材料法》携手并进,并改善原材料的提炼、加工和回收方式。
(来源:和讯网)
6、德国: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下降到7%
德国财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预计,2023年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的通胀率将降至7%,并在2024年及以后继续下降。不过,他认为,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将成为新常态。林德纳表示,欧盟的目标仍然是2%,努力让通胀率降至目标值必须成为欧洲央行和德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来源:参考消息网)
7、英国:去年12月CPI同比上涨10.5%
英国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5%,涨幅连续第二个月缩小。虽然12月的数据表明通胀水平已开始下降,但与英国央行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仍然遥远,预计到今年年底英国通胀率将在4.5%左右。
(来源:新华社)
北 美 洲
8、美国:上月制造业产值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
美联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制造业产值下降1.3%,包括矿业和公用事业在内工业总产值12月下降0.7%。美国制造商正在应对一系列挑战,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疲软,借款成本上升以及消费支出受抑。美联储的报告还显示,产能利用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77.5%,为一年来最低,比长期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制造业产值折年率降幅为2.5%,为美国防疫封锁导致工厂关停以来的最大跌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企业投资将下降,并可能出现衰退。
(来源:金融界)
重点行业
1、计算机行业:2022年我出口额同比下降7.5%
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下降7.5%至2359.6亿美元,居家办公和远程学习带动的产品需求消退和全球经济疲软是主要原因,但全年出口额仍较疫情前的2019年高出25%。作为全球计算机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我国相关产品产能占全球超过九成,出口主要受全球计算机需求波动影响。受困于全球经济低迷及地缘政治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计算机产品需求持续下滑,平均售价出现松动。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16.5%,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降,预计整体市场到2024年才会复苏。
(机电商会 电子信息产品分会 供稿)
2、手机行业:2022年我出口量额均同比下降
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手机出口8.2亿部,同比下降13.8%,连续第7年回落,也是近12年以来的最低值;出口额同比下降2.5%至1426.7亿美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4%。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3.1%至173.5美元。四季度手机出口量连续第6个季度同比下降,季出口量占全年比重也达到历年最低的25%。我国手机产能约占全球七成比重,出口回落主要受低迷的全球手机市场影响。全球通胀、技术迭代放缓等因素使全球手机需求下降,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负增长,全年预计同比下降9.1%。
(机电商会 电子信息产品分会 供稿)
3、机电行业:2022年我国进口6.97万亿元,同比下降5.4%
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机电产品累计进口6.97660.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5.4%,占我国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21年的42.4%降至38.5%。全年2022年,我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机床、计算机等重点行业进口额普遍下降。其中,集成电路仍保持为我国进口额最高的单一产品,进口比重分别占全商品和机电产品的15.3%和39.7%,但受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及高基数影响,集成电路进口量已连降13个月,全年累计进口量同比下降15.3%,为15年来首降,进口额同比下降0.9%至2.77662.7万亿元。受全球需求不振和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我国机电产品进口持续低迷,进口额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降。
(机电商会 行业发展部 供稿)
贸易摩擦
阿根廷对我电热水壶作出反倾销调查终裁
当地时间2023年1月5日,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发布第4/2023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家用电热水壶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决。决定对涉案产品设定12.46美元/件的最低出口离岸限价(FOB),对申报价格低于最低出口离岸限价的涉案产品征收其差额作为反倾销税,措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5年。
2022年3月9日,阿根廷生产发展部发布第148/2022号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家用电热水壶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8516799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损害调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申请人主张的倾销幅度为122.5%。2022年10月28日,阿根廷经济部发布2022年第760号公告,对该案作出初裁,初步裁定以设定12.46美元/件最低出口离岸限价的形式对涉案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有效期为4个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商务部贸易救济局的指导和地方商务部门的支持下,机电商会组织好伙伴、富达电子、苏泊尔、通泰四家企业进行了本案行业无损害抗辩,向阿调查机关提交行业抗辩意见,并在初裁后提交两轮价格承诺申请。商务部贸易救济局也请我驻阿使馆经商处与阿调查机关进行多次交涉。
(机电商会 法律服务部 供稿)
资料来源:本文由机电商会综合整理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添加资讯服务助手
邀您进入外贸情报站群
及时持续获取新鲜外贸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