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美线欧线运价下滑,船公司大停航

来源:海运网 时间:2025-04-22 分享:

近期,在货主们经历了一波集中抢运之后,并未急于继续下单,而是选择静待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明朗化。这一现象反而加剧了市场对于运力过剩的担忧。与此同时,船公司也加大了通过停航控制舱位来保障运价的力度,导致近期运价呈现出小幅波动、涨跌互现的态势。
4月18日,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公布了最新一期数据,结束了连续四周的上涨趋势,指数下滑24.1点至1,370.58点,周跌幅达到1.7%。这一变化主要受到美西和欧线运价分别下跌4.5%和2.95%的影响。
据外媒在7日至10日期间对美国商会、美国零售协会等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高达89%的美国企业因关税问题而取消了订单,75%的企业预计关税将减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

中美关税问题僵持,船公司为应对困境保运价,开始暂停或调整跨太平洋航线服务。据HLS Group记录,已有80个从中国出发的货轮航班遭取消。日本航运巨头ONE暂停了原计划5月恢复的一条航线,另一条航线也取消了对美国威明顿港的停靠。海洋联盟(OA)船公司通知,其运营的驶向洛杉矶方向的三条航线将于4月底全面停航,恢复时间未定,且无法保证货物船期。非海洋联盟船公司ZIM决定停运2个月。

航班取消对美国港口及相关产业造成连锁冲击。港口起重作业、卡车与铁路货运、仓储等需求均受严重影响。每艘船原本可载运8000到1万TEU,取消80个航班等同减运约64万至80万TEU,导致港口起重作业量减少,相关费用降低,货运和仓储需求减弱。

针对市场上流传的“美国对等关税暂缓90天可能引发抢舱、爆舱、涨价效应”的传言,多家货代公司表示并未出现此类情况。当前市场处于“货物已出运完毕、等待政策明朗、不急于下单”的状态。多数进口商和品牌商已提前完成备货,静待关税政策的进一步明确。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运力过剩的现象。尽管红海绕行在短期内吸收了一部分运力,但长期来看,供给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为此,船公司转向采取“控舱保价”(Blank Sailing)策略来控制运力,稳定运价。目前,美西航线的运价约为2100美元,美东航线为3100美元,欧洲航线则在1800至2000美元之间。物流业内人士指出,北美地区的货物需求并未消失,暂缓出货只会加剧未来需求释放时的抢舱压力。

特别是美国航线正处于长约签约的最后阶段,为了稳住现货价格以支撑长约价格,控舱成为了船公司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航运咨询公司德路里4月初的报告,在高额关税的恐慌下,美国贸易商对于继续从亚洲进口商品持犹豫态度,导致运量减少和更多航次被取消。

今年3月和4月,亚洲至北美、跨大西洋、亚洲至欧洲航线共取消了198个航次,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135个航次。其中,亚洲至北美航线的取消量尤为突出,预计未来5周内,该航线取消航次的占比将飙升至56%。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